网上办公 |
|
《宁波教育科研》 |
|
县市区教科所 |
|
实用工具 |
|
友情链接 |
|
|
|
|
|
|
|
|
|
上海:中小学各门课程体现德育功能 |
作者:宁波教育科研网 阅读:2535 次 时间:2004/9/30 来源:宁波教育科研网 |
|
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指出:教育的本质是“育人”,而不是“育分”。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,要突出热爱中国共产党、热爱社会主义这个“魂”,突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个“根”。 目前,我国的德育教育还存在许多误区,对德育概念认识不清,认为德育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“专利”而使“德育工程”形不成社会合力。同时,中小学阶段习惯“用大人的方式对小孩”和大学阶段“用小孩的方式对待大人”的德育教育方式让德育教育效果大打折扣。 为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,充分发挥各类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,上海市教育工作会议作出规定:中小学各门课程教育都要体现德育功能,并作出细化:政治、语文、地理、历史等课程教学要加大理想信念教育、爱国主义、民族气节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的比重,积极挖掘数学、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、外语等学科中的科学人文内涵,增强美育、体育、劳动技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。 在日常的德育教育基础上,构建学校个性和特色的德育类校本课程,是上海强化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。上海市普陀区晋元高级中学的“生活经验课程”、曹阳二中的“学舌律师事务所”模拟课程、北海中学的“足球中的哲学”等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的特色课程,既反映了各校的教育特色,又使学生的学习个性充分得到了发展,使思想政治课程的德育功能落到实处。 为加强德育教育,上海市教育工作会议还提出积极开展课外讨论、社会实践和生活体验活动,促进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。加强构建不同年龄层次学生课外教育活动体系,并列入大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之中。 “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问题,只有学校、政府部门、社会舆论、家庭四位一体,才能真正起到作用。”东华大学校长徐明稚发言时说。
|
|
上一篇:家长盼望孩子享受“编外”教育 下一篇:上海:“升学制度”改革 |
|
|
|